步入后工业时代的日本,无论是社会结构、家庭结构,还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住宅形式必然集中反映这些变化,据日本专家介绍,日本未来的住宅形式将有8种,现摘要如下,从中也许能给我国的住宅建设以一些启示。
一、共感住宅。适合于夫妇各自拥有职业,并重视自己的个性的“共栖”式的生活方式。由于夫妇上下班时间各异,它拥有夫妇个别的睡房,并可确保个人隐私。大客厅也可以当作工作场所,会受到30至35岁的人欢迎。
二、开放住宅。室内设计越简单越好。家具很少,只放自己喜欢的东西,使私人生活空间处于开放之中。这种住宅也跟共感住宅一样受年轻人欢迎,天花板高,窗口大,收藏空间尽量利用墙壁,使之不显眼。
三、促进交往的住宅。适合于拥有各种嗜好或副业,又喜欢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士居住。居住的房子在2楼,楼下的房间可供开办音乐会或做烹调室,或自由使用。住处加上工作场所,打破了只供睡觉用的传统形式。
四、高感度住宅。是大多在首都东京工作的45岁以下的白领阶层向往的住宅,而且也适合在信息化时代中24小时活动的生活。原则上是独身,在外吃饭。这种住宅有服务台提供邮政、留言和洗衣等服务,并有供休息和促进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客厅和土耳其浴等设备。每个房间都有通讯设备,可以直接和办公室接线,方便在家工作。地点在城市内,是住处靠近工作单位的住宅方式。
五、二重奏住宅。与高感度住宅相似的方式。妻子住在100公里外的乡下,丈夫周末回来,星期一离开,即一个家庭两个住处。适合40至59岁之间的公司职员居住。
六、都市的住宅。适合于想享受市中心的方便及观看影剧等城市文化的已退休的人士居住。讲究内部装修,一般建在摩天楼最高的一层或带阳台的楼房,而且附带打扫卫生等服务。
七、悠悠住宅。建在郊外漂亮的街道中,有充分的空间,适合于中年人和老人居住。
八、生气勃勃的住宅。和老人同居,邻居很近,而且还附带有医疗和提供伙食服务,适合老人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