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开发动态 > 正文
订阅住宅产业  
2006年房地产预言之最:中国房地产挺不了3年?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06-1-10 9:50:25  文章来源:不详
热点:
住宅产业
 

     越接近年底,关于2006年房地产发展的预言就越多。对于购房者来说,它们要么事与愿违,要么顺心顺意。但无论怎样,它们都只是一个预言而已。 

   最让购房者冒火的预言——房地产不是暴利明年可以再增加利润 

预言人: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 

最新的经济普查数字显示,房地产业销售利润率只有8.2%,而北京只有7.01%,净资产回报率才7.14%;而电信业最高销售利润率则达到了95%。这次经济普查报告让所有人知道,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希望明年可以给我们增加一点利润。 

在日前某行业媒体举办的颁奖典礼上,荣获“年度十大风云人物”的任总裁再次语惊四座,称房地产非暴利行业,明年可以再增加利润。此番预言一出,任总裁无疑又将被卷入新一轮的“批判”中。虽然任总裁句句实话,且有官方数字为据,但对于已经非常“愤怒”的购房者来说,任总裁的话绝对是“火上浇油”的行为。看来,这一回,已经被购房者“责骂”一年的任总裁注定又要为自己的大胆直言背一次“黑锅”了。 

最让购房者“爱恨交加”的预言——明年将继续严控房价 

预言人:建设部部长汪光焘 

2006年要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以调整供应结构为重点,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切实稳定房价。同时,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及时安排并公布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控制套型结构和销售价位,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 

本周一,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精神对于购房者来说,肯定是众望所归的。毕竟今年房地产市场虽有宏观调控的影响,但远没有购房者所盼望的那么明显,特别是房价的表现。看着依然是不断上涨的房价,也有购房者对宏观调控究竟能否起到作用产生了过怀疑,甚至感到失望。这次建设部的“表态”,让购房者颇有些“爱恨交加”的感觉。而这个预言又将实现几分,也只有“等待”两字了。 

最让开发商“痛苦”的预言——明年将继续严把土地“闸门” 

预言人:国土资源部部长李元 

明年将继续严格控制大户型、低密度高档住宅土地供应,停止别墅类占用土地供应。继续严把土地“闸门”,进一步加强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今年,开发商过得很辛苦,而没地的开发商更是辛苦。眼看着土地市场越来越偏紧,开发商除了大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做的也只有紧盯每一次可能入市的土地,找准时机下手以免“断顿”。从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传出的明年土地新动向,让开发商们再次体会到了“生存危机”。据悉,明年还将适时出台新的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想必届时又将给开发商带来一次不小的“土地震荡”。 

最让政府“尴尬”的预言——2006年房价涨跌取决于国家政策 

预言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 

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要素基本为政府所控制,因此,2006年房价涨跌完全在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理解,在于政府税收政策及以要素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房地产供求关系,特别是央行的利率政策。为了保护民众利益,政府应该力求房地产市场能生产出民众有支付能力的住房,这应该是2006年政府房地产政策的宗旨。 

2005年,一直忙着和地产大腕们“斗嘴”的易宪容在年底把“矛头”指向了政府。且其在网上的几篇署名文章中的关键词也只有一个——“房价”。易宪容认为,“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市场,是一个制度缺陷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只能是表明政府对市场的态度”,“当地政府要什么样的房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房价。”并且呼吁“地方政府不要和一些开发商将民众推出高房价市场”。 

易宪容的一系列之于政府的观点,无疑给正在努力控制“房价”的相关政府部门又施加了些许压力。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相信各地政府会正确面对,勇敢挑战的。 

最让开发商“讨厌”的预言——中国房地产挺不过3年 

预言人:“亚洲金融风暴”的制造者索罗斯 

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一两年内会破裂,中国在未来几年,最多也挺不过3年。 

这并不是索罗斯的原话,但却是他想表达的意思。而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说,“金融教授许小年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楼市不久将步入大熊市,尤其是上海、杭州、南京、北京这些在过去几年里持续狂热的大中城市,房价将从明后年起明显向下转折,并步入5年以上的大熊市。”(这篇文章之后被声明非许小年本人所写) 

“楼市泡沫论”并非什么新鲜的话题,此次旧话重提,难免会引起开发商的“厌恶”情绪,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对此再发表什么评论。可以肯定的是,虽然“金融大鳄”很厉害,但中国的房地产能不能挺过3年,也非索罗斯所能判定的。一句话,事实说明一切,走着瞧吧。

 

 

 

 

 

 

【责任编辑:】
·住宅产业化 优秀住宅配套设施需先行
·瓷砖选购的技巧
·吃透装修预算书 把好装修第一关
·央行加息新一轮地产调控开始
·06年家居主流风格 四大风尚扑面而来
·建筑结构的类型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FS_住宅风情与名词_住宅产业页}
  住宅产业评论
·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招标通告河北省
·招标邀请书
·世界银行贷款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施工图设计
·招标公告
·厦门公铁大桥项目公路桥主体施工监理招标公
·招标邀请书
·明年房地产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精彩活动推荐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