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引领住宅产业发展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2-2-24 9:17:38 文章来源: |
|
建设国家康居住宅示范项目和国家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全国最大规模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同时住建部批准建设全国首家住宅产业园……2011年,天津的住宅产业化快步发展为全国住宅行业作出了示范。
要了解天津的住宅产业化发展,还要从集团型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创始者天津住宅集团说起。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天津住宅集团董事长马骏,解析天津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前景,以及给百姓生活将带来的变化。
产业化改写住宅时代
“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用新型工业化方式完成住宅建造的全过程,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能耗、保护环境、提高住宅品质的目的。”马骏开门见山地说,“住宅产业化的实践将加快转变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集约型科技密集型产业。”
“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马骏首先强调的是节能住宅的特性及其将为居住者带来的高性价比生活。节能住宅通过门窗、墙体、循环系统等硬件设计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出我们现有的住宅水平,新材料的应用让居住者的生活成本大幅下降。“而新型建材其实只是住宅产业化的一部分。”马骏表示,住宅产业化需要在地产开发过程中实现“四化”,即标准化、通用化、规模化和系列化。
事实上,住宅产业是眼下我国能耗最大的行业,其自身能耗加上使用能耗占到全国各行业总能耗的47%,而解决高能耗问题则是住宅产业化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开彦曾表示,“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住宅,工期至少会缩短1/3。”马骏则表示,由此所降低的开发成本将带来更加经济的房价,更重要的是,产业化生产的住宅建筑部件具有更高的标准化特性,各环节之间的吻合度更高,住宅建筑的品质也就会更高,住宅的节能性和舒适性也就会随之提高。
2011年,住建部把两大住宅产业化的示范项目都设在天津,由天津住宅集团全面开发建设。马骏表示,这两个示范项目的定位和所用产品也各不相同。例如,位于梅江区域的川水园,是住建部设在天津的“国家康居住宅示范项目”,其康居标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节能产品和建筑工艺开发建设,品质属于全国顶级水平,其采用产品和技术工艺都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另一个由住宅集团开发建设的“国家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则是面对普通消费者的中档楼盘——华城领秀三期工程,其住宅产业化的创新核心则是大量应用材料循环经济,突出建材再利用基数所实现的环保特性。
赢利反哺保障性住房
“住宅集团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比赢利更重要。”马骏直言,新型建材基地的产品一方面降低了集团开发项目的成本,另一方面也确实实现了比较客观的经济效益,但其中不少赢利却又都反哺到住宅集团的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当中。
“2011年新开工和续建项目非常多,使保障房建设任务之重堪称历年之最。前5年,住宅集团共完成了500多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设,而2011年一年住宅集团保障房建设任务就达到近600万平方米,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
事实上,住宅集团对天津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贡献一直是首屈一指。据了解,此前住宅集团华城佳苑项目四期已完成全部销售任务,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提供限价商品住房近7000套。而正在建设中的双青新家园居住区,绵延10公里,预计规模将超过华城佳苑数倍,成为本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虽然工程量巨大,但借助住宅产业化的优势,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了任务。”马骏表示,虽然效率和进度是开发项目最直观的指标,但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很容易留下质量隐患。出于这样的考虑,住宅集团坚持在低售价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也同样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一来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标准,二来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使我们的保障性住房无论是舒适度还是建造质量,都不逊色于常规的商品房。”
“除了保障房开发量大之外,住宅集团的普通商品房价格也低于其他产品。作为国有企业,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不追求利润。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我们自有建材生产基地,在建筑材料方面大大节约了成本,从而才能让利给购房者。”马骏认为,住宅产业化的优势应当让各个阶层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居住生活理念,即使居住在相对低廉的保障性住房,所享受到的生活品质也同样应当得到保障。
与马骏面对面 发展节能建材 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
问:住宅产业化是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当时的国家建设部提出实行住宅产业化也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但至今在全国多数城市仍未形成产业规模。住宅集团如何在天津将住宅产业化快速落实到生产层面,并实现其在普通住宅中的应用?
答:为了推进住宅产业化,天津住宅集团的产业结构划分为房地产开发、新型建材与住宅部品制造、建筑施工、科技与服务业四大板块并由此形成完整住宅产业链,其中新型建材制造业是四大板块的核心板块,也是住宅产业化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基石。而这四大产业板块完整产业链将“住宅开发设计建材生产-建筑施工-项目销售-配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2007年,市建委提出发展节能型建筑的要求,全市新建项目都要达到“三步节能”标准。此时,天津住宅集团在武清投资7亿元,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新型节能建材生产基地,当年研发并生产出全国最高性能的节能材料——砂加气系列产品,现在已形成年产160万立方米砂加气制品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让住宅集团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也让天津成为全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
问:砂加气除了具有比“三步节能”更高的节能性,还有没有其他优势?在国内市场中有哪些应用?产品性能反馈如何?
答:砂加气可以替代以往“墙体+聚苯板”的建筑保温工艺模式,即直接以砂加气替代传统墙体材料,不需附加其他外保温措施就可降低能耗65%。同时,在建筑过程中告别了湿作业,即用胶合技术建筑墙体,将建筑工期缩短一半以上,并增强了稳定性。此外,砂加气还具有极佳的隔音性能。作为天津首个白金五星级酒店的利顺德大饭店,去年改造时,经测试,砂加气的隔音效果超过了很多进口产品。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性能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据了解,砂加气每立方米的自重为400公斤,仅为传统建材的1/5,这让砂加气建筑的抗震性大大提升,加上无湿作业的胶合创造的更高牢固度也让墙体抗震性能再度提高。
问:住宅产业化对老百姓生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住宅产业化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是最直接的好处。一方面,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大大缩短工期、减少材料浪费,这些都会降低开发成本,减少房价上涨的内因。与传统“砖墙+外保温层”的建造工艺相比,砂加气的综合造价降低了15%。
另一方面,住宅产业化所研发应用的新型节能材料必须以绿色、低碳、节能为标准,住在这种材料建造的房子里,还可以减少各种能耗产生的生活成本支出。
问:眼下天津住宅集团已经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新型环保节能建材生产基地,未来将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答:目前住宅集团在武清和滨海新区建成的两个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基地,砂加气年产量160万立方米,可用于2000万平方米住宅建筑节能,可满足天津全年一半以上的地产开发建筑节能需求。到“十二五”末,加气总产能扩大到500万立方米,可满足每年5000万平方米建筑要求,实现覆盖天津乃至周边市场。此外,2012年住宅集团还将投资20多亿元在临港工业区建造70多万平方米的全国第一个住宅产业园,集交流、展示、制造、物流平台四大功能为一体。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让更多老百姓住上高品质的节能住宅。
问:除了住宅产业化之外,天津住宅集团还涉足了哪些领域?
答:风貌建筑保护、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科技、服务业等应用都是我们住宅集团着力发展的领域。此外,集团还特别注意物业服务管理的创新引入,已经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
问:住宅集团是天津第一个开发保障性住房的企业,也是迄今为止天津保障性住房开发最多的企业,在此类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采取过哪些创新举措?
答: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销售公平就成为了保障房的生命线,如果不能把保障房卖给最需要的人,保障房建设就失去了意义。从2008年开始,我们集团在保障性住房销售中首次应用公平、公开、公正的摇号方式进行销售,并邀请公证处工作人员进场全程监督。至今,住宅集团销售的所有保障性住房无一例投诉,并且集团旗下的博成地产销售公司还创新推出了政策预热、协助贷款、公平选房等一系列服务销售策略,成为目前本市保障性住房销售的推广型销售范本。
记者手记
打破产业化瓶颈的“天津人”
马骏是沈阳人,却在天津扎了根儿。“房地产开发是很窄的行业,对政策依赖性很强,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必须开拓实体经济,制定适合自己的快速、稳定发展战略。”于是,马骏用短短5年时间使天津住宅集团成为天津唯一一个住宅产业的“达沃斯成长型企业”。
尽管住宅产业化概念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由当时的建设部提出,但由于我国住宅产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经营,住宅的产业化体系迟迟没能形成。马骏接手住宅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一职后,提出了房地产开发、新型建材制造业、建筑施工、科技与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多元一体化发展的企业战略。
于是,从2006年开始,天津住宅集团就以新型建材制造业为核心板块,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绿色节能建材,建成了天津第一个、全国最大规模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并将这些新型材料全面应用于住宅集团的新建项目中,同时外销西北、东北、华北、华中等省市。
在扩大生产基地的同时,住宅集团还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不同档次的开发项目中,把住宅产业化实现在老百姓的居住生活中。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