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标准化革命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2-3-7 10:16:42 文章来源: |
|
万科、龙湖、万达等龙头房企率先尝试产业、IT或产品的标准化,这是挡不住的行业潮流。
2008年之前,“窗框漏水”排在万科所有项目业主投诉第一名,投诉率接近50%。
但在此后万科用“产业化”模式建设的楼盘中,这个数字降到了零。
同样的“漏水”问题,龙湖有另一套处理办法——客户投诉及工程质量追踪系统。通过物业这个神经末端,首先把所有的客户投诉收集归类,分为150多种,然后将这些信息追溯至土建工程师,并与人力资源系统打通,纳入绩效考核系统——投诉与相关人员未来升迁、奖金挂钩。
同时,这150多种投诉还将最终追溯到承建标段的乙方——总包和专业分包方,再与成本系统打通,进入龙湖的战略分包方体系,直接影响“金牌战略分包方”的评选。那些投诉超标的乙方有可能因此被剔除出龙湖的合作名单。
龙湖的这套“跨职能协作IT平台”管理体系,和以万科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标准化探索的两大流派。此外,SOHO中国、万达等多家大型开发商,也已投身这场“标准化”大潮。到了2012年,“精耕细作”更成为房企占领生存制高点的大问题。
所谓标准化,按照定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们为“标准化”延伸了更多的内涵。
挡不住的潮流
就在这轮房地产调控之前,房地产还基本上是个“只要能造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的市场;随着调控步步深入,部分开发商开始意识到“过去一去不返,行业政策已彻底转向”,一场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转变的行业大戏,正拉开序幕。
“我们现在进入了‘下半场’,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开发商要有不同的‘踢法’。”万科总裁郁亮2011年底曾向媒体表示。他认为,竞争将转移到“软”实力方面,包括建筑质量、运营管控,以及更灵敏的市场神经和更高效的IT支持等等。
多数大开发商已经感受到了这股挡不住的潮流。“这是绝对要发生的行业变革。”龙湖地产信息中心总监万国锋表示,“大家一定得从手工画制升级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从二维的平面图升级到3D虚拟搭建。”
未来政策变幻莫测,市场环境日益“挑剔”,人工成本节节走高,这些都加速了产业标准化的革命进程。
人力成本甚至是比行业调控更直接的压力。建筑行业对劳动人口结构的潜变十分敏感。人口学家、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表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例过半,意味着中国人口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中国已告别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中国过去高度依赖城乡分治、享受人口红利的发展路径将不可持续。
这种变化也促使万科加速“产业化”实践。万科建研中心负责人表示,“日本产业化的经验是,在同样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产业化项目的工人数量比传统项目减少超过一半。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工人平均年龄逐渐提高,中国的工人也会往这条路上走。所以我们希望尽早启动产业化。”
万科实验
在位于东莞的万科建研中心,机器把一根长条钢材连续三次弯曲90度,形成一个规整的正方形。整个过程都由机器完成,而在传统的建筑工地上,这种工作一般都由工人手工操作完成。
万科建研中心负责人表示,“产业化主要解决保证建筑质量和降低人工成本两个问题。现场浇注等工作还难以避免传统手工操作,但相当部分装配式操作,是能够在工厂里通过机器统一生产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保证零误差。”
万科承建的深圳龙华008地块就是产业化住宅。工人刚开始做时觉得难,但盖了几层房子操作熟练后,就会觉得标准化装配又快又好。
万科的产业化已不再是“概念”,而是将住宅变成了可复制的产品。不过,要实现向工地大规模推广,万科还需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即运输问题和总体建安成本的控制。华南是万科的重镇,尚可依赖珠江水系走水运,但要把工厂化的构件运到北方,运输成本就要大大提高了。
为此,万科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区域发展了大型构件厂,通过位于东莞的建研基地研发技术,制定标准,然后把技术输出给这些区域构件厂,给予配套的指导培训,让他们按照万科的要求提供产品,再就近运到工地。
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产业化的规范标准,万科仍面临着资源整合和技术应用的问题。“我们需要筛选培训下游产业链的构件厂,寻找具备施工能力的总包单位,寻求长期的战略合作。”上述负责人表示。
万科在产业化摸索中,可称初见成效的是对总体建安成本的控制,“产业化的成本比传统模式大概每平方米多二三百元,但若结合政策补贴和规模效应,能做到和传统模式打平,甚至更省钱。”上述建研中心负责人透露,北京长阳半岛项目加上政府补贴,成本基本上和传统模式打平。
“我认为产业化的春天快到了”,郁亮向媒体表示。据他介绍,深圳、上海、北京、沈阳等城市都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例如北京,对产业化住宅,政策规定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奖励不超过总建筑面积3%的建筑面积。
不过,产业化产品难免形态单一。所以万科目前多在承建的政府保障房或中档楼盘中推广产业化,并不打算在高档住房、别墅中采用。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