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博会热议房地产业转型 住宅产业化或成新救主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3-11-4 10:10:19 文章来源: |
|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住博会”在北京开幕,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围绕“发展绿色建筑,共筑明日之家”为主题,全面展示了绿色健康、智能科技、工业化数字化的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并就房地产市场转、楼市调控及住宅产业化等核心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其中当数住宅产业化最为引人注目。不少与会专家综合各方信息认为,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楼市调控的新杠杆,有待引起足够的重视。
“工业化”来势汹猛
建筑工业化,也称建筑产业化,即用工业化方式制造建筑,它包括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部件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管理运营信息化。建筑工业化包含了住宅产业化,它出现于二战后,兴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在欧美、日本被广泛应用,是社会化大生产客观需要,是经济发展产物,是各国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人居、发展建筑产业的共同方向和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受“绿建”政策的影响,转型发展建筑工业化、深入推进住宅产业化成各大住博会、房交会的焦点内容之一,建筑工业化主题展、论坛、交流会此起彼伏。从北京、沈阳、上海、安徽等地组织开展的建筑产业博览会情况来看,传统建筑模式的转型升级,发展建筑工业化已成行业共识。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以来,中外企业积极抢滩,强势进军住宅产业化领域,亦有央企并购民企主营住宅产业化发展,半年多时间出现了近十家建筑工业化企业。可以预测,未来3-5年,国内将至少涌现出数十家“建筑工业化”企业。
本届住博会期间,包括国内建筑工业化龙头企业、远大住宅工业限公司有内的30余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纷纷参展,以多种形式展示了建筑工业化的优势与魅力,相比往年,参展的工业化企业将近翻番。
数字化成技术引擎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中已相当成熟,工业化技术已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发展,住宅建设也从工业化时代步入信息数字化时代。相比西方国家的成熟技术,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技术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阻挡不了国内工业化企业腾飞的脚步。
“我们通过17年发展,基本走完了初期试错,纠错,学习借鉴的艰难过程,当前已走上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轨道,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巩固工业化制造优势的同时,快步实现信息化、数字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最强大的技术引擎。”远大住工总裁唐芬透露, 9月25日,远大住工已与北京市顺义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顺义区选址投资50亿元建设全球数据中心和制造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逾150亿元。
专家分析,该数据中心为国内首个建筑数据专业化运营中心和数字化实验室,建成后不仅将给我国带来国际领先的建筑工业化技术,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建筑工业化赶超世界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政策驱动成产业大势
在市场和企业推动的同时,新政出台,是我国工业化住宅技术快速产业化的加速器。
今年1月1日,《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颁发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同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国内80%的省市纷纷出台地方“红头文件”响应国家号召。而由住建部国家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制的《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已于今年上半年启动,计划年底成稿明年出台。
更令人振奋的是,据业内权威报道,在11月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酝酿已久的楼市调控长效机制有望正式出台。据多位权威人士透露,长效机制的意见征求已进入尾声,其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将是未来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中的重要内容,最快或在明年以地方试点的形式推出,并在保障房领域先行推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亦表示,推进住宅产业化将是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核心内容。
长期以来,楼市调控显效不足一度成为社会诟病,房产税、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等调控杠杆均未能取得良好成效,在新的楼市调控长效机制正式出台之际,住宅产业化再次进入政策视点。显然,中央对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是期望借此来完善楼市调控长效机制,最终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从各地方政府来看,反应与动作似乎比预想来得早。据了解,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沈阳、深圳、合肥等一线城市在内的不少地方都在尝试住宅产业化,除在政策、税务、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制定鼓励市场购买的相关激励政策外,还将保障房作为主要试点领域。
住宅产业化将成核心竞争力
对于房企来说,住宅产业化的最终产品是住宅商品。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或主动或被动的都面临着全国化扩张的课题,有专家甚至预言,住宅产业化将成房企的核心竞争力。大型开发商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而规模扩大、项目增多,最难管控的就是质量、成本和进度,其中尤以质量最难。所以大开发商开始倾向于做产品标准化,即推广标准的产品线。但目前推广产品标准化局限于规划、设计、配置的标准化,施工手段的粗放落后更使得开发商的愿望难以实现。
“我们为大开发商提供定制化产品服务,从标准产品线的研发开始,与大开发商共同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可控的产品工业化实现体系。” 远大住工总裁唐芬表示,对于为缺乏品牌、经验的小开发商,则提供工业化标准产品,供其选择。在实现标准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整合房地产上下游资源,采用技术集成和统一的大规模采购,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同时实现节能环保。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