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其中规定,旧住宅区申请拆除重建的,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20年,旧工业区、旧商业区申请拆除重建的,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15年。
有关建筑物“短命”的争议,早在数年前就有过。2007年2月12日,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被爆破拆除。始建于1988年的五里河体育场是一个能容纳近6万人的体育场,2001年10月7日,中国足球队在这里战胜阿曼队后,提前获得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入场券,这是中国足球第一次进军世界杯决赛阶段,五里河体育场也因此被一些球迷奉为心中的圣地。但就是这样一座体育场,从建成到拆除,竟只存在了20年不到,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国人对于建筑浪费的巨大质疑。
有学者统计,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仅有30年,而相形之下,美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74年,英国则达到了132年。中国的许多建筑短命固然有质量原因,但更多的则是人为拆除。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驱使之下大兴土木、大搞拆除,拆房建房都可以纳入GDP,而GDP又是政绩的最好说明。
一栋建筑拔地而起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用年限未到而强行拆除,产生的惊人浪费可想而知。中央提倡要大兴节俭之风、厉行节约,既要从小处着眼,当然更不能无视眼皮子底下的巨大浪费。
深圳提出建筑物建成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20年,实际上并算不得是什么高标准严要求,但它却宣示了一种态度,即房子不是想拆就能拆,不能纵容建筑浪费,也要事先在规划设计方面考量周全。
要大兴节俭之风、厉行节约,既要从小处着眼,当然更不能无视眼皮子底下的巨大浪费。
|